Location:Home > Home > About Shenda > 盘点2009电气设备行业运行轨迹
盘点2009电气设备行业运行轨迹

       编者语:2009年是金融危机阴影笼罩的一年。扩大内需、应对危机,是2009年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主题,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也因市场环境、相关产业的变化而经历起起落落。梳理过去一年内的新闻,希望能以此反映电力设备行业的发展轨迹。

  1、设备制造企业应对金融危机
  事件:金融危机爆发后,海外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国内市场需求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在金融危机中,设备制造企业主要面临三大风险:资金和生产场地紧张、订单大量减少、原材料价格大幅度波动。这些因素给企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
  相关报道  2009年1月15日《出口退税率提高 缓解企业出口压力》,2月5日《2008年电工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及2009年预测》,6月18日《金融危机孕育产业发展机遇》。
  点评:为缓解企业出口压力,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提高了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国家还出台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通过重点支持自主创新产品等方式,推动装备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刺激了相关产品出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但是,出口退税毕竟是政府的临时性补贴政策,而且可能会产生种种弊端。因此,对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任务仍然是加快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通过产品升级,规避市场风险。

  2、电力设备企业走出国门
  事件:电力设备企业“走出去”的外部环境愈加复杂。好消息是,7月9日,中国光彩事业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俄罗斯电网股份公司签署经贸合作备忘录,计划邀请国内电力设备商参与改造俄罗斯电网。俄方估计,此项改造工程将在10年内为国内企业带来200亿美元的利润。坏消息是,11月底,印度政府考虑通过相关法律手段,限制来自中国的电力设备。目前,印度政府已开始搜集相关数据。
  相关报道  2009年8月6日《电网改造:众多电力设备商“报名”俄罗斯项目》,12月10日《如何看待印度限制中国电力设备进口》。
  点评:企业走出国门的思维应更灵活。对于俄罗斯电网设备改造大单,很多国内企业准备不足。并不是中国设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实力不够,而是很多企业都没意识到俄罗斯的巨大潜力。目前仅有少数企业在俄罗斯直接开展了业务,大部分企业都把目光瞄向了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企业都去了印度,结果导致印度政府不得不考虑限制措施。有句话说,“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国内企业控制不了国外企业在国内与之竞争,但却可以避免在国外与本国企业激烈竞争。

  3、建设智能电网引发新需求
  事件:2009年4月,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全面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目标,国内智能电网发展由此进一步加快。2009年9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说,在新能源发展方面,要发展智能电网,要解决相应的配套问题。智能电网战略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不可分割的部分。这个宏伟目标需要国内众多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产品作支撑,设备制造企业为适应智能电网发展要求,已经开始新一轮的产品研发。
  相关报道  2009年2月19日《智能电网进入公众视野》,6月25日《电工仪器仪表产业有望搭上智能电网快车》,9月24日《电网智能化 设备厂商分享投资大餐》。
  点评:据有关研究机构估计,智能电网建设将带来巨大投资机会。以美国为例,为了将现有电网改造为智能电网,对电网基础设施的改造将花费数千亿美元,而全球智能电网的相关产品产值可达每年200亿美元。
  建设智能电网,最主要的是对设备提出新要求,如果还是传统的设备,就实现不了智能电网。因此,传统的输变电设备怎样适应用户建设智能电网的要求,这就涉及输变电设备如何优化升级,如何技术创新。这将给我们带来无法预计的自主创新空间。
  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设备制造是关键。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三阶段实现智能电网的规划,留给设备制造企业的时间已不是很多,设备企业需要再加一把劲儿。

  4、特高压发展带动设备技术进步
  事件:2009年1月,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入商业运行;2009年年底,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经过紧张建设,完成了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在特高压电网建设中,国家电网公司态度明确,即提高国产化率。全球市场上处于“第二集团”位置的中国输变电制造企业,正在向世界最顶尖的输变电制造企业发起挑战。
  目前,我国企业已自主研制成功了世界上首套1000千伏、300万千伏安分相单体式特高压变压器和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的1000千伏、96万千乏并联电抗器等关键设备,实现了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技术的全面升级。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济增长减缓使社会用电量大幅减少,传统电力设备的市场需求出现较大萎缩,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因此受到巨大影响。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我国部分电力设备制造龙头企业的收入却不降反升。国内电力制造业依托特高压项目进行技术自主创新,在很短时间内缩小了与ABB、西门子等世界电气巨头的差距,某些方面甚至实现了超越。
      相关报道  2009年3月26日《特高压激励我们树立更高目标》,6月4日《输变电制造“第二集团”崛起》,10月22日《特高压工程拉动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升级》。
  点评:2009年是特高压工程快速发展的一年,同时也是电力设备制造厂商技术水平快速提升的一年。特高压工程提高了设备国产化率,大大提升了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例如,在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建设中,除了一只1000千伏变压器套管,其余设备全部都是首次研制的国产设备;在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中,国产化设备也有广泛应用,国产化6英寸晶闸管的使用就是如此。
  国内有100多家电工装备企业参与了特高压项目。具备特高压设备的供货能力和运行业绩,就意味着企业掌握了前沿技术,获得了技术优势,进而带来竞争优势。
  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又给世界输变电设备制造行业带来了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除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由于受新的大型电力基础设施项目减少和新产能投资减少的影响,输变电设备的订单量大幅萎缩,能否得到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输变电制造企业兴衰的关键。这给了国内输变电制造行业一个前所未有的崛起机遇。

  5、加强设备知识产权保护
  事件:2009年4月15日,争执了近三年的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诉施耐德电气低压(天津)有限公司及其母公司法国施耐德电气公司专利侵权纠纷一案尘埃落定,施耐德公司与正泰公司达成全球和解协议,正泰公司获得1.575亿元的赔偿金。
  能否把知识产权作为有效的竞争手段,考验着企业的经营和生存能力,也关系着输配电设备制造企业的长远发展。这是一起中国本土企业市场竞争的经典案例。
  相关报道  2009年5月14日《正泰PK施耐德:知识产权的十年之争》,5月28日《低压电器行业:产品发展趋势面临抉择》,7月2日《出口压力加大国产低压电器如何“突围”》。
  点评:正泰与施耐德持续十多年的恩怨,对于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尤其是低压电器制造企业颇有启示。
  现阶段,我国很多设备制造企业的研发设计能力不足,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不多,很多企业的技术与生产设备落后。
  正泰的案例说明,对于电力设备企业,尤其是生产低压电器的企业,应谨记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自主创新,掌握标准。通过消化吸收进行再创新,通过创新来掌握标准和提高标准,这是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当前应该赶快做的事情。

  6、核电技术装备大发展
  事件: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供应形势日趋严峻。在沉寂了20年后,2009年,世界核电产业进入复苏期。据悉,未来10年,美国拟增加6000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法国计划更新目前运行的58台核电机组;印度规划核电装机容量提高近1800万千瓦;而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有可能达到7000万千瓦以上。保守估计,仅国内需求,就将带来4000亿元的建设总投资、2000亿元的设备投资、数百亿元的核电用输变电设备投资。国内众多的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也开始纷纷进军核电设备领域。
  相关报道  2009年3月5日《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化,将迎来发展的第二高峰》,4月16日《火电设备市场趋冷 制造企业面临转型》,5月21日《输变电制造业分享核电盛宴》。
  点评:输配电企业进军核电,带来两个疑问。一是核电市场是否会挤占输配电市场的供货空间?二是输配电设备质量能否进一步提高?
  核电的发展,离不开设计国产化和建立自己的核电技术标准。对于这些进军核电的输配电设备制造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它们不但要提供产品,还要以核电产品的安全、可靠、先进为基础来进一步带动常规输变电产品的研发和市场体系,提升技术管理水平,最终提升常规输变电设备质量。
  设备制造厂商产能饱和是当前影响电网建设进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短期内,核电产品的订单很有可能会导致本已饱和的制造任务更加繁重。虽然制造厂家会根据工期情况,尽力合理安排,但一旦有突发事件,仍可能措手不及。从长远看,部分厂家会因此进一步扩充产能,这对未来缓解输变电设备制造的紧张情况会有好处。


上一章: 到 2047 年,印度 9% 的电力将来自核能

下一章: 人才成为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瓶颈

分享到:

Feed
Email
Tel
Shenda Electric Group Co., Ltd. (Zhejiang, China)
Dirección: No.17 Huatong Road, Jiang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PRC
Código postal: 324102
Teléfono: +86-570-4221172, +86-570-4222115
Fax: +86-570-4221132
Correo electrónico: sales@shenda.com